2013年10月4日 星期五

零敲細打光與影 消失的主體

文/曾福全 圖/曾福全 《消失的主體-陶亞倫個展》從今年九月七日起在非常廟藝文空間展覽,一共展出五件大型作品,創造一場主體與自我消失的旅行,讓光與影共同創造看不見的你。 人生當中,到底有哪些事情是真實的,哪些事情又是虛幻的呢?這個問題恐怕沒有答案,只有自己的意識能夠去選擇,只是看來科學無比的光與影,透過眼睛的生物性傳導也在大腦當中失真,我究竟是甚麼?有別於其他客體的原因在哪裡?對於觀看與凝視總是帶有一種被規訓後的眼光,我們已經沒辦法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待世界了,只能透過他人的教誨而了解世界。 當主體性在不斷的生活養成之後,我們已經成為規範的一部分自我,意識在這邊似乎已經消失,人們的靈魂出走,一切都是虛妄,無法言說與表達,意識透過險象的展現只是一種直覺式傳遞,真實只不過是人們偶然的相遇,無法捕捉與追尋,因此凡是有相皆是虛妄。 工具理性的生活滲透了生活的各個層面,使得我們自主性受到縮限,自我的反思或許已經開始運作,試圖理解自己形成的本身所擁有的問題...

2013年5月13日 星期一

疏離的幸福‧國家機器下的不確幸─幸無在中央‧駱麗真個展

圖/文 曾福全 5/11(六)於DAC台北數位藝術中心開幕的幸無在中央‧駱麗真個展,展期至6/16為止,共展出六件作品,分別為:許願、大富翁、天際線、城市田園、躁影、爆炸爆炸101,從都市生活與人文社會的脈絡去出發,探討在地理環境中的個人是如何被形塑,個人價值呈現的一段歷程。 圖/ 駱駱本人於會場致詞 圖/賢伉儷意外共同入鏡 大富翁 Monopoly 很多人童年回憶裡都有大富翁的存在,模擬成人世界的小遊戲,讓你可以用機會、命運,骰骰子投資房地產、蓋房子、拆人房子、讓人入獄,直到長大以後,才發現原來真實世界與此相差好遠,現實世界裡沒有機會、沒有命運,甚至連骰子都是被分配好的。 總統府背後的權力概念,我們還無法深刻去體會,只是顯而易見的是已經在發生的那些,伴隨著財團一起出現的動作與矯飾,恐怕才是這場遊戲背後,最黑暗的真實。 天際線 Skyline 在都市當中生活的我們,抬頭仰望天空,卻看不見一片寬廣的藍天,因為天際線已經被高樓大廈給阻擋,人們被嵌入在鋼筋水泥當中,看見天空有鳥飛過,彷彿是在窺看天井上方另一個世界的青蛙,很不真實,日常被建立在不斷流動的景觀之中,虛妄。 抬頭仰望觀看天際線,低頭看著積水當中的倒影,我們都無法看見完整的天空與自己,在都市的夾縫中生存的我們,或許只是住進了監牢而不自知,在異化的情況下彼此打氣勞動,最後連自然也失去了,人與人之間的那種關係,也在水泥牆的隔閡下,消失。 城市田園Urban-Rural 城市裡,沒有泥土、沒有土地,只有水泥地,只剩下些許畸零地供都市農夫一解鄉愁,我們遙望的田園生活,在都市生活之中尤為難得,發展的腳步慢慢進逼與規劃下,人們夢想的生活就如同一場幻影在城市當中呈現,漠然的消逝 寸土寸金的城市,一塊田通常被賦予了價錢,有了價錢就不再是人們賴以為生的土地,而只是一場金錢遊戲的籌碼,等著被規劃成商場、亞太營運中心、豪宅,人們夢想的生活,也只能在金錢遊戲的末端時期,到一個外地去尋找了,這是都市的用途?都市的悲傷? 噪影...

2013年4月9日 星期二

結構‧流動‧大自然 移動風景

圖/曾福全 文/曾福全 圖/ 曾福全  在偌大的空間當中,我們操縱著自己的視野與角度,卻看不見遠方的細節與真實。 國美館本期展覽當中,《蔡昕融:移動風景》從三月九號展至五月十九號,地點在竹林內廳,有參觀國美館的朋友不要錯過。 此次的作品,是360度環繞風景的大型創作,使人置身在其建構出來的景色之中,又可以操控景色的移動,別具特色與反思深度。 我們生活中的景色,就像是從大腦中投射出來的景觀,時而快速流逝、時而緩速前進,很多時候經過某些地方,你無法記憶與儲藏這邊的景色,也無心觀賞,但卻存在於你的大腦之中。 圖/節自台灣設計師入口網站 而在移動風景當中呈現的工廠煙囪、大樓、火車、電線桿等,創造出來的污染飛煙於天空,電線杆劃破天際,火車時而緩慢、時而迅速,我們可以操縱它的前進與後退,讓我們在緩速的細節當中,看見科技對於大自然的迫害,在黑白相間的過去、現在、未來當中徘徊。 工業化進程當中,我們的鄉村變成工廠,火車經過的風景由稻田轉變為黑煙囪,這是我們在發展的路上的痛,犧牲了環境與自然,滿足了人類的貪婪與慾望,把農田水圳變成污染排放的溝渠,人與自然,恐怕已經無法消解。 圖/曾福全...

2013年3月30日 星期六

【藝術家黃心健專訪】科技與人性 心劍突破盲點

圖/文 曾福全 科技藝術似乎聽起來很難接近,但實際上卻是一種反思科技社會的過程,黃心健老師的新書《科技蜃樓》為我們介紹科技背後的故事,以及讓人重新再思考的設計與發明旅程,希望我們一般社會大眾可以藉由他的介紹,了解不同的科技人文視野交集,讓自己擁有人文素養的同時,也能有科技素養來看待這個社會。 圖/曾福全   新書發表會開始前,黃心健老師低著頭觀看手機,後頭的人也是同樣動作與姿勢 當今,在工業及科技人才的養成上,台灣的教育似乎缺少了設計或是綜觀全貌的概念,於黃心健老師的眼中,科技領域的公司、行業,經常是一龐大的工業體,成品都來自於多人合作,每個製作者都是整個生產環節的小螺絲釘,無法綜觀全貌,因此,我們應該要了解一下自己在生產線中的位置是甚麼?以及去了解自己做出來的東西到底被用在甚麼地方上?我們對世界的影響又是甚麼?這是很重要的自我反思,畢竟每一個工具都可以有他不同的用途與發展。 圖/曾福全  心健老師述說一名工程師為自己計算錯誤的數據負責而自殺,後來卻發現數據是對的 且,科技身為一個人為創造出來的東西,對世界的影響力十分遠大,因此我們對於科技的態度與其他領域也不太一樣,只是原本是理性用來造福人群的工具,卻也有可能變得非理性,例如:核能議題,科技的理性卻沒有發揮作用,因為沒有一個核能專家可以提供正確的資訊,拿這些資訊來做理性的判斷與抉擇,才會造成如今的局面。...

2013年3月10日 星期日

與核訣別 反核無懼 309廢核遊行

文/曾福全 圖/熱情參與民眾提供 此次309廢核大遊行,台灣科技藝術教育協會也一同參與,站在文化教育的立場,我們應該要保護我們現有的文化資產以及傳播核安的正確觀念,不能讓科技專家把持的挺核立場,任由政府及台電無限制的宣傳,愚弄我們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。 令人感到興奮的是,一路上民眾的熱情相挺,大家彼此用堅定的心邁步向前,朝著廢核的目標前進,希望此次的參與,是我們最後一次參與廢核大遊行...

2013年2月25日 星期一

燈節新風貌 寶藏巖如畫美景

圖/文 曾福全 《如畫美景》寶藏巖國際藝術村燈節展覽,從2月23日開幕,展期至4月21日為止,地點在寶藏巖國際藝術村,是一個有別於一般傳統燈會的燈節氛圍,吸引了不少民眾前往觀賞燈節及表演。 展演舞台,寶藏巖歷史斷面 此次展出的作品有十一件,都是燈光裝置相關的作品,以符合燈節的夜視標準,燈節展演類型包含視覺、表演、設計、建築等,融合多種型態的作品,使得寶藏巖充滿懷舊感與空間上的衝突性,在夜裡觀看宛如奇觀般絢麗。 豪華朗機工,《日光域.寶藏巖國際藝術村》 在開幕當天呈現的豪華朗機工作品《日光域.寶藏巖國際藝術村》燈光作品,以配樂與光線玲案閃爍的調整,使得8分多鐘的燈光秀顯得很特別,將整個寶藏巖壟罩在夜裡的陽光之中,觀眾陷入一種奇妙的疏離與奇幻風貌之中,從視覺上的衝擊轉而好奇寶藏巖的歷史與其後的背景,讓本意閒逛的民眾有了不同的目的地。 陳建智《集光片語》 夜裡的竹棚讓人閒逛,探索建築當中的小徑,這是陳建智的《集光片語》的樣貌,藉由寶藏巖的歷史意...

2013年1月6日 星期日

我看到了善惡-感受生命中的滋味

圖/文 黃予臻 關於藝術家 Lourdes SalcedoTavira 照片/取自展覽官網 來自西班牙的藝術家Tavira,自幼沉浸於藝術世界喜歡創作,對事物Tavira有著強烈而敏感的感受,並且熱愛運用色彩來展現情緒與個人意志。 「我厭倦使用無聲的色彩,那樣無法代表我的生活方式。」-Lourdes SalcedoTavira 「我作畫的時候,總是伴隨著感同身受的痛苦。這種內心的痛讓我成了藝術家,但這絕對不是加諸在我身上的懲罰。每每只有當畫作完成的時候,我才能真正放開這種心情。」-Lourdes SalcedoTavira 當我們進入Tavira的世界,馬上就愛上了! 結合平面創作與裝置藝術讓我們第一時間,感受到她的風格,充滿濃厚鮮豔的色彩與各式線條展現,有如畢卡索一般浪漫有趣,初看時對於作品相信每個人有不同的詮釋,彼此分享非常有趣,每幅作品被創作的背景故事值得一再思考、探索。 我們可以從每幅作品看到,色彩鮮豔豐富背後的意義,如同Tavira的創作理念, ...